跳到主要內容

【Page資訊】2020/10/30 Fintech新聞



  1. 【中國】中小型銀行的「開放銀行(OpenBanking)」策略:聯名卡
    在中國,中小型的銀行在實體營運上受到地域限制,因此透過「開放銀行(OpenBanking)」的線上化拓展業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重點。「開放銀行」主打「讓客戶到銀行自建的場景來」轉變為「主動到客戶所在的場景中去」的概念,對營業範圍、資質與資訊建置資本沒有這麼高的中小型銀行來說,發行聯名卡是最直接的『開放』方式。

    這也是為何大量中小行聯名卡辦卡入口在各大消費APP上出現,幾乎每一間科技、網路公司都與銀行合作了聯名卡。至2020年10月22日止,美團的聯名卡與12間銀行發卡超過1000萬張。南京銀行與京東、愛奇藝三方合作,發了三方聯名卡。北京銀行的網購簽帳金融卡,有6個新的網路合作夥伴,比去年的發卡量提升了109%;上海銀行的網路聯名信用卡發卡95.10萬張,增加了110.20%等等。

    這些中小銀行除了將帳戶體系開放出去,對接網路公司的場景,在線上化的風控、運營、系統構建等方面也是仰賴與這些網路公司深度合作。最終,「開放銀行」的本質是業務開放,而不是技術開放。

    原文連結:https://pros.is/38l6lb

  2. 【台灣】LINE Pay宣布與LINE BANK的股東合作推出「貸款」及「保險」兩大服務。

    今年年中電子支付條例的修正,除了把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二合一外,也去除了電子支付公司替金融機構代收款項需要先報備的限制。LINE Pay宣布將與與中信銀、聯邦銀、北富銀及渣打銀4家同為「連線銀行」的股東,推出「貸款」及「保險」的服務。

    這項服務的重點在於替銀行『代收保險與貸款費用』,同時提供貸款與保險商品的比較,目前已經有840萬用戶的LINE Pay,會成為這幾間銀行的重要獲客渠道。「保險」專區同時主打紙本帳單QR Code「掃描付款」、輸入身分證及生日驗證的「即查即繳」、自動推播的「提醒設定」3大功能,以及讓用戶透過「LINE Pay Money」繳交保險費。

    在這裡重申,LINE BANK與LINE Pay仍然是兩間不同且獨立的公司,LINE Pay搶先在LINE BANK正式開業前,與LINE BANK股東推出此項服務,是否會排擠LINE BANK在開業後的業務發展,仍是可以持續觀察的一項重點。

    原文連結:https://pros.is/3a36w4

  3. 【台灣】金管會對台灣金融科技發展的三項期許:開放銀行、純網銀與數位存款帳戶

    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提到,開放銀行正在第二階段試辦過程,金融機構若要申請第二階段,需要向金管會申請試辦才可以進行。同時在數位存款帳戶上,今年第二季已有33家銀行推出,開立戶數有492萬戶,到了今年第三季,開立戶數暴增到575萬戶,光是一季就增加了83萬的用戶。其中又以第三類帳戶(以他行臨櫃開立之帳戶辦理驗證)開立的數字最多。未來為了持續增加該數字,除將研議開放也可以讓證券戶與數位存款帳戶一同線上開立外,同時也會研議是否提高第三類帳戶轉帳限額。

    另外,台灣三間純網銀(LINE BANK、樂天、將來)都「預計」於年底陸續開業,可辦理業務包含存款、授信、信用卡、外匯、財富管理、共同行銷等等。由於純網銀的業務將僅限以『數位存款帳戶』來進行拓展,因此對於明年數位存款帳戶的數量持續暴增是可以預見的。

    最後,在數位存款帳戶的非自然人開立方面,只開放獨資企業進行線上開戶。金管會目前是先讓銀行公會推動『個人股東』的企業,先來做企業戶線上開戶。

    原文連結:https://pros.is/39d7uy
    原文連結:https://pros.is/39vg3b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盤點業務的五大誤區】年輕人,BD/Sales不是這樣當的!

屈指一算,從畢業後開始創業起,也做了8年的BD/Sales工作。在 創立的公司結束後,我也開始在各間新創公司,擔任BD/Sales團隊裡的負責人,伴隨著年資的增長與團隊的擴編後,底下也開始陸續帶了不少的年輕「業務」從業者,而我的任務也從負責談業務的人,轉變成在背後看著別人談業務的人。  (註:Business Development,又稱商務開發(BD);Sales,又稱銷售。無論你是從事BD、Sales的工作,因為你都是一間公司面對外部客戶的第一線人員,我都在這篇統稱為業務。) 可能當自己不再是會議室裡面,主要負責說話的那個人時,我才有時間靜下心去觀察這些年輕的「業務」們,在跟客戶交流的過程中,可能不小心犯下了什麼錯。之所以會想要寫這篇內容,只是想提出五個我以前在業務溝通時常犯的錯誤,讓比較年輕的業務從業者,可以檢視一下平時在工作時,是否有踩到這些誤區。 Page,曾任Addweup共同創辦人、igloo B2B業務負責人、將來銀行資深策略經理,現職為車麻吉商務總監。 覺得業務的重點在用「說」的。 在面試時,95%來應徵的年輕業務,都是可以侃侃而談的人。這也難怪,畢竟如果你連話都說不清楚,要怎麼能拿到負責代表公司出去「談」業務的職缺呢?但是會「說」,只是業務的基本能力。而能幫助一個從初階業務,轉型成為一個資深業務的關鍵,在於學會「聽」跟「看」客戶說話。 我們都聽過各種商業講座裡所說的玄學:『要創造需求,才有機會能夠讓客戶買單。』事實上,對於一個業務來說,需求不會被你憑空創造出來,而是要靠你向客戶挖掘。 在業務的工作流程裡,陌生開發是最難的一環, 『客戶有興趣的,從來就不是你的公司/產品/自我介紹,而是你的服務/產品能為他解決什麼問題。』 稱職的業務總能用簡短的幾句話,告訴對方「你可以幫他解決什麼問題」來當作「敲門磚」,來約到首次拜訪的會議會議。 每個人都很忙,客戶沒有必要抽時間任何一個給「沒興趣」的業務來拜訪。 客戶願意見你,就代表你的「敲門磚」裡面,至少有一件事情是他有興趣的 ,而你在會議上要做的,就是把那個有興趣的事情挖出來。大部分初級業務犯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一開會時就開始「講」自己的提案,而完全沒有去了解,到底為什麼「有興趣」跟我約這個會議。 在會議開始時,我總會簡短的再延伸講一小段當時約到會議的「敲門磚」,然後適時給予停頓,客戶就會開始針對...

五個CTA訣竅,替每份簡報帶來不同的成效《五階段提案誘導術-基礎篇II》

開始做每份簡報前,都需要訂下一個明確的目標,否則就不要花時間做簡報。            做一份「有目標的簡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其實並不簡單。相信你我都很常碰到,那種拿著一份簡報講了幾個小時,卻不斷岔題、始終講不完,最後草草收尾的簡報。追根究底,做這份簡報的人,就是單純只是拿著簡報在跟別人聊天的「閒聊系簡報」罷了。           這種沒有目的性的簡報,通常都是消磨與會者興致與時間的最大兇器,更是對你想達成的提案目的,有著強烈的負面影響。因此,透過「提案誘導術」方式,在製作每一份提案簡報前,都先設定好這次簡報的目標,才是最根本解決閒聊系簡報的方法。 這種被設定在簡報後達成的目標,通常都是希望聽眾可以「順著我們的指示行動/決策/動作」,我們在這裡稱之為『CTA(Call-To-Action,行動要求)』。 好的CTA應該是被精心設計過的,讓聽眾可以馬上按照你的指示行動。          這個Action(行動)就是我們在提案簡報裡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我們在製作每一份簡報前,都應該先想清楚的重要功課。舉凡讓對方批准你的提案、同意你的要求,或是答應你的方案,都算是Action(行動)的一種。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幾個小訣竅,教你如何最基礎的,用策略製作簡報,讓聽眾對你的提案「言聽計從」。         一,將CTA設計在最後一頁:並且不斷的提醒聽眾進行Action(行動)          首先,如果你要製做一份頁數多於一頁的簡報,那它就被賦予了一份相當重要的基本任務:『幫助講者把這整份簡報講到最後一頁』,這也是為什麼多數的CTA都會被設定在簡報的最後一頁。因為我們都希望 聽眾是聽完了整份簡報分享後,再開始進行行動,例如約我們碰面討論、簽約合作,或是洽談細節等。 如果你的簡報打算講到一半就放出CTA,那聽眾在聽完你的CTA後,很有可能就隨著後續簡報時間的拖長,而忘記了他在...

不當亂槍打鳥的提案人:新手提案者的四項基本功課《五階段提案誘導術-基礎篇I》

         『我們最近出了一個新的產品,希望有機會跟貴公司合作/做生意,隨信附上產品介紹,很歡迎聯繫我了解更多唷!』      你會怎麼處理「合作提案」信件呢?     身為一間公司業務合作對外的負責人,我的信箱時常塞滿這種類型的信件,而它們大多時候都會被直接移到垃圾桶裡。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知道我只是罐頭信件串中,一個小小的收件人罷了,我對你既不特別、你也並非一定要跟我合作不可。重點是,我完全不瞭解你所謂的「產品」,對我們公司來講有什麼價值。          在本文開始前,讓我先把名詞定義明確一些:無論你是BD、行銷、銷售、策略、企劃從業人員,在本文均稱之為「業務開發人員」,而你碰到要做推銷、提案、邀請等機會,均稱之為「提案」,而無論你提案的 對象是個人、團體或是公司,我們均稱之為「客戶」。本文都希望透過列舉在業務開發時,不得不做的 四項 功課,提出幾點可以改善的方法與策略,來給剛進入此領域的新手從業人員一些基礎觀念與建議。 任何提案,都是一種「以物易物」的公平交易。( pixabay.com ) 一,釐清商業提案的本質:你與客戶間的等價交易。          除了單純的銷售案以外, 在商業合作的世界裡,各種業務開發的提案往往是「以物易物」的。           從貨幣尚未出現之前 ,人類就已經懂得透過交易,來換取到自己需要的資源。例如用一把斧頭換一隻羊、用勞動力換取糧食,這種不經過貨幣來交易的方式,被稱作為「 以物易物」。到了網路發達的時代,這裡的「物」已經不只是「金錢」或「實體的產品」,他也有可能是一項服務、一種情感、一群顧客或是一段時間,例如『某知名連鎖速食店』近期免費導入了『某新創公司的自助點餐機』,實際上是用『自家員工的作業時間成本』去交易了『新創公司的新服務展示機會』。           很多人會說:「  " 以物易 物" 不一定是一場實質的等價交換」,這其實是因為 很多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