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Page資訊】2020/10/30 Fintech新聞



  1. 【中國】中小型銀行的「開放銀行(OpenBanking)」策略:聯名卡
    在中國,中小型的銀行在實體營運上受到地域限制,因此透過「開放銀行(OpenBanking)」的線上化拓展業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重點。「開放銀行」主打「讓客戶到銀行自建的場景來」轉變為「主動到客戶所在的場景中去」的概念,對營業範圍、資質與資訊建置資本沒有這麼高的中小型銀行來說,發行聯名卡是最直接的『開放』方式。

    這也是為何大量中小行聯名卡辦卡入口在各大消費APP上出現,幾乎每一間科技、網路公司都與銀行合作了聯名卡。至2020年10月22日止,美團的聯名卡與12間銀行發卡超過1000萬張。南京銀行與京東、愛奇藝三方合作,發了三方聯名卡。北京銀行的網購簽帳金融卡,有6個新的網路合作夥伴,比去年的發卡量提升了109%;上海銀行的網路聯名信用卡發卡95.10萬張,增加了110.20%等等。

    這些中小銀行除了將帳戶體系開放出去,對接網路公司的場景,在線上化的風控、運營、系統構建等方面也是仰賴與這些網路公司深度合作。最終,「開放銀行」的本質是業務開放,而不是技術開放。

    原文連結:https://pros.is/38l6lb

  2. 【台灣】LINE Pay宣布與LINE BANK的股東合作推出「貸款」及「保險」兩大服務。

    今年年中電子支付條例的修正,除了把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二合一外,也去除了電子支付公司替金融機構代收款項需要先報備的限制。LINE Pay宣布將與與中信銀、聯邦銀、北富銀及渣打銀4家同為「連線銀行」的股東,推出「貸款」及「保險」的服務。

    這項服務的重點在於替銀行『代收保險與貸款費用』,同時提供貸款與保險商品的比較,目前已經有840萬用戶的LINE Pay,會成為這幾間銀行的重要獲客渠道。「保險」專區同時主打紙本帳單QR Code「掃描付款」、輸入身分證及生日驗證的「即查即繳」、自動推播的「提醒設定」3大功能,以及讓用戶透過「LINE Pay Money」繳交保險費。

    在這裡重申,LINE BANK與LINE Pay仍然是兩間不同且獨立的公司,LINE Pay搶先在LINE BANK正式開業前,與LINE BANK股東推出此項服務,是否會排擠LINE BANK在開業後的業務發展,仍是可以持續觀察的一項重點。

    原文連結:https://pros.is/3a36w4

  3. 【台灣】金管會對台灣金融科技發展的三項期許:開放銀行、純網銀與數位存款帳戶

    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提到,開放銀行正在第二階段試辦過程,金融機構若要申請第二階段,需要向金管會申請試辦才可以進行。同時在數位存款帳戶上,今年第二季已有33家銀行推出,開立戶數有492萬戶,到了今年第三季,開立戶數暴增到575萬戶,光是一季就增加了83萬的用戶。其中又以第三類帳戶(以他行臨櫃開立之帳戶辦理驗證)開立的數字最多。未來為了持續增加該數字,除將研議開放也可以讓證券戶與數位存款帳戶一同線上開立外,同時也會研議是否提高第三類帳戶轉帳限額。

    另外,台灣三間純網銀(LINE BANK、樂天、將來)都「預計」於年底陸續開業,可辦理業務包含存款、授信、信用卡、外匯、財富管理、共同行銷等等。由於純網銀的業務將僅限以『數位存款帳戶』來進行拓展,因此對於明年數位存款帳戶的數量持續暴增是可以預見的。

    最後,在數位存款帳戶的非自然人開立方面,只開放獨資企業進行線上開戶。金管會目前是先讓銀行公會推動『個人股東』的企業,先來做企業戶線上開戶。

    原文連結:https://pros.is/39d7uy
    原文連結:https://pros.is/39vg3b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五個CTA訣竅,替每份簡報帶來不同的成效《五階段提案誘導術-基礎篇II》

開始做每份簡報前,都需要訂下一個明確的目標,否則就不要花時間做簡報。            做一份「有目標的簡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其實並不簡單。相信你我都很常碰到,那種拿著一份簡報講了幾個小時,卻不斷岔題、始終講不完,最後草草收尾的簡報。追根究底,做這份簡報的人,就是單純只是拿著簡報在跟別人聊天的「閒聊系簡報」罷了。           這種沒有目的性的簡報,通常都是消磨與會者興致與時間的最大兇器,更是對你想達成的提案目的,有著強烈的負面影響。因此,透過「提案誘導術」方式,在製作每一份提案簡報前,都先設定好這次簡報的目標,才是最根本解決閒聊系簡報的方法。 這種被設定在簡報後達成的目標,通常都是希望聽眾可以「順著我們的指示行動/決策/動作」,我們在這裡稱之為『CTA(Call-To-Action,行動要求)』。 好的CTA應該是被精心設計過的,讓聽眾可以馬上按照你的指示行動。          這個Action(行動)就是我們在提案簡報裡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我們在製作每一份簡報前,都應該先想清楚的重要功課。舉凡讓對方批准你的提案、同意你的要求,或是答應你的方案,都算是Action(行動)的一種。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幾個小訣竅,教你如何最基礎的,用策略製作簡報,讓聽眾對你的提案「言聽計從」。         一,將CTA設計在最後一頁:並且不斷的提醒聽眾進行Action(行動)          首先,如果你要製做一份頁數多於一頁的簡報,那它就被賦予了一份相當重要的基本任務:『幫助講者把這整份簡報講到最後一頁』,這也是為什麼多數的CTA都會被設定在簡報的最後一頁。因為我們都希望 聽眾是聽完了整份簡報分享後,再開始進行行動,例如約我們碰面討論、簽約合作,或是洽談細節等。 如果你的簡報打算講到一半就放出CTA,那聽眾在聽完你的CTA後,很有可能就隨著後續簡報時間的拖長,而忘記了他在...

【盤點業務的五大誤區】年輕人,BD/Sales不是這樣當的!

屈指一算,從畢業後開始創業起,也做了8年的BD/Sales工作。在 創立的公司結束後,我也開始在各間新創公司,擔任BD/Sales團隊裡的負責人,伴隨著年資的增長與團隊的擴編後,底下也開始陸續帶了不少的年輕「業務」從業者,而我的任務也從負責談業務的人,轉變成在背後看著別人談業務的人。  (註:Business Development,又稱商務開發(BD);Sales,又稱銷售。無論你是從事BD、Sales的工作,因為你都是一間公司面對外部客戶的第一線人員,我都在這篇統稱為業務。) 可能當自己不再是會議室裡面,主要負責說話的那個人時,我才有時間靜下心去觀察這些年輕的「業務」們,在跟客戶交流的過程中,可能不小心犯下了什麼錯。之所以會想要寫這篇內容,只是想提出五個我以前在業務溝通時常犯的錯誤,讓比較年輕的業務從業者,可以檢視一下平時在工作時,是否有踩到這些誤區。 Page,曾任Addweup共同創辦人、igloo B2B業務負責人、將來銀行資深策略經理,現職為車麻吉商務總監。 覺得業務的重點在用「說」的。 在面試時,95%來應徵的年輕業務,都是可以侃侃而談的人。這也難怪,畢竟如果你連話都說不清楚,要怎麼能拿到負責代表公司出去「談」業務的職缺呢?但是會「說」,只是業務的基本能力。而能幫助一個從初階業務,轉型成為一個資深業務的關鍵,在於學會「聽」跟「看」客戶說話。 我們都聽過各種商業講座裡所說的玄學:『要創造需求,才有機會能夠讓客戶買單。』事實上,對於一個業務來說,需求不會被你憑空創造出來,而是要靠你向客戶挖掘。 在業務的工作流程裡,陌生開發是最難的一環, 『客戶有興趣的,從來就不是你的公司/產品/自我介紹,而是你的服務/產品能為他解決什麼問題。』 稱職的業務總能用簡短的幾句話,告訴對方「你可以幫他解決什麼問題」來當作「敲門磚」,來約到首次拜訪的會議會議。 每個人都很忙,客戶沒有必要抽時間任何一個給「沒興趣」的業務來拜訪。 客戶願意見你,就代表你的「敲門磚」裡面,至少有一件事情是他有興趣的 ,而你在會議上要做的,就是把那個有興趣的事情挖出來。大部分初級業務犯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一開會時就開始「講」自己的提案,而完全沒有去了解,到底為什麼「有興趣」跟我約這個會議。 在會議開始時,我總會簡短的再延伸講一小段當時約到會議的「敲門磚」,然後適時給予停頓,客戶就會開始針對...

【Page筆記】看電影學談判:擄獲人心的六個技巧

最近一個人在首爾,因為個性邊緣、語言不通又沒有什麼朋友,所以每天下班回家就是狂看影集與電影。剛好最近也在準備分享給同事們的月會分享內容,主題是「我也要當吵架王」的談判小技巧教學,來幫助同事跑業務、談合作時可以使用。由於很需要用案例來輔佐,於是就把最近看的電影、影集片段整理了一下,整理了這篇「 看電影學談判:擄獲人心的六個技巧 」。 《九品芝麻官》談判技巧也可以運用在溝通、吵架、協調各種事情上。 我們生活周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一點談判技巧,舉凡應徵工作、陌生開發、旅遊訂車、家族會議、情侶紛爭、跟上司溝通等等,其實都用的上一些小技巧。就像是美女學化妝技巧一樣, 這些小技巧不會根本上改變你的本質,但是會有助於推進整個談判方向與進度,讓結果更為順利 。 首先,我們要先定義:「到底什麼是成功的談判呢」? 成功的談判:得到不出乎期望的結果。 廣義的來說,成功談判的最低標準,就是不要被出其不意被打個措手不及 ,只要你談判的結果有落在自己期望的結果範圍內,就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談判。正因為不想讓結果超出自己的期望,所以你必須在每一場談判前先思考過這場談判的目的與最終的可能結果,才有辦法控制它落在自己的期望當中。 接著,你可以透過以下五個小技巧來幫助你更容易把結論往自己喜歡的地方推進一點。 為了更容易讓大家理解,我擷取了寂寞宅男本人最近常看的幾個影集《矽谷群瞎傳(Silicon Valley)》、《金裝律師(Suits)》與電影《超級選秀日(Draft day)》、《魔球(Money Ball)》的電影片段來輔佐說明 。 《超級選秀日(Draft day)》是一個非常適合學談判技巧的電影 1,設定最低期望:幫助自己設立停損點。 為了不讓自己談判後得到超出預料的結果,我們第一件需要做的事就是「 誠實評估自己的最低期望 」,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底線。談判最大的禁忌,就是在沒有設定最低期望時開始談判,因此,你可以試試看在談判時適時詢問:『 你想怎麼做? 』,來探尋對方的最低期望。(有時候,用閩南語詢問會有意外的效果,但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矽谷群瞎傳(Silicon Valley)S2E9》:問對方「我們該怎麼做」,來試探對方的想法。 如果當你這樣詢問,但對方沒有正面回覆或閃爍其詞,甚至根本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就是我們最佳的進攻時機了。 當你發現對方上戰場沒帶槍、去廁所沒帶衛生紙,那你還等什...